Tuesday, February 28, 2012

看得最远的地方。

        你是第一个发现我
  越面无表情越是心里难过
  所以当我不肯落泪地颤抖
  你会心疼的抱我在胸口
  你比谁都还了解我
  内心的渴望比表面来得多
  所以当我跌断翅膀的时候
  你不扶我但陪我学忍痛
     我要去看得最远的地方
  和你手舞足蹈聊梦想
  像从来没有失过望受过伤
  还相信敢飞有天空那样
  我要在看得最远的地方
  披第一道曙光在肩膀
  被泼过太冷的雨滴和雪花
  更坚持微笑要暖得像太阳
  
  有时候觉得我们很不一样
  你能看见我看不到的地方
  有时候又觉得我们很像
  都爱仰起头不听命运的话
  

走,我们去看远远!

Monday, February 27, 2012

分享 - 心的距离



太阳,如果阳光走快了,你可以追赶,
如果阳光走慢了,你可以等待,

不要骗人,不要伤害人,

一旦心有了距离,
就很难再靠近,就很难再回来,

惜福,知足,才会幸福...

Saturday, February 25, 2012

我要滚青草地看星空


18岁的某一天,我们曾躺在神山离山顶2公里的岩石上,硬撑着眼皮,望着属于大地的那片星空。从左边眼角一直到右边眼角,除了路过人头上电筒的光,我们只看到那密密麻麻,看似近但很远的繁星。有没有人记得,当时大家的想法是什么?投缘的,看到流星划过天际。我忘了我看见多少划的流星,但是我记得我是看到最多划的!那有没有人想起,那时候,你们都许过什么愿望啊?是不是愿望已成真?有没有像人家电影里的情节,愿望成真的时候还记得当时有许过这个愿?我。。。。想不起一个又一个的愿望。有一个很平凡但印象特别深刻。我希望我们一家人永远在一起。:)

给我感性的同桌,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回到那个年代?
那个头发绑得像村姑,那个头发乱得像傻婆的时光?
那个为了某某某去干某某某的热血疯狂?
谢谢你。
我们没有在一起,但其实我们从来没有分离。
心中有牵挂,生命才变得更坚强。
在我最需要的时候没有给我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只有一个又一个幽默的笑话让我哭笑不得又爱又恨!
可是这次,你赞同我的想法,
还很意外的你的想法竟然可以跟我连成一条线。
没有血脉相连,心却画了一个圆圆圈。
就算这样那样,你还是会跟我一起紧握船桨,一起扬帆。
我很想吃炸水母。
我很想跟你去骄傲。
我很想跟你一起沐浴在那片灿烂的星空。

几时咱们走?
:)

Friday, February 24, 2012

分享 - 走,咱们去旅行!

到处乱走!下一站谁有兴趣跟我乱乱跑? :D
人一定要旅行,尤其是女孩子。一個女孩子見識很重要,你見的多了,自然就會心胸豁達,視野寬廣,會影響到你對很多事情的看法。旅行讓人見多識廣,對女孩子來說更是如此,它會讓自己更有信心,不會在物質世界裡迷失方向。

人生是一條有無限多岔口的長路,永遠在不停地做選擇。選擇什麼專業、做什麼工作、和誰做伴侶…每一個選擇都影響深遠,不同的選擇也必定造就完全不一樣的人生。不要頻頻回首自怨:如果當初如何如何,現在就不會怎樣怎樣…每一個岔口的選擇其實沒有真正的好與壞,人生就是自己獨一無二的創作,我唯一的我.


兒時,幸福是一件實物;長大之後,幸福是一種狀態。然後有一天,我們才發現,幸福既不是實物,也不是狀態,幸福是一種領悟。


一個人只有在一個狀態下是確定正在成長的、那就是不舒服的時候!人一定要到陌生的世界和環境下才會深刻的體會到自我的感受、那時無依無靠的你所表現的是最原始的本能!人與人之間若有等級之別、我們可以藉由旅行來了解自己的等級!而人與人之間確實也有等級之別、我們管不了別人的低級、但我們卻可以提升自己的等級。到時當遇見低等的人時、你會發出會心一笑的聲音、搖搖頭地露出笑容、微笑看待那些事物、因為你知道你的等級已經成長了!而看到那些低等的東西也已經覺得微不足道的微笑了。

今年的你走過了哪些地方、學會了什麼?還是今年的你計畫去哪邊走走、讓自己學會些什麼?這個世界很大、很精彩、但我們每天的生活只侷限在一個小圈圈裡、能學到的、能感受到的、能遭遇到的都有限!我們常說一個人還年輕的時候心胸狹窄是因為他所見識到的還很少、而隨著我們成長之後卻變成欣賞懂得很多、見識很廣的人!因為從那些人的口中及眼裡、我們能學到很多很多!如果喜歡上一個人、沒有前進、甚至比自己一個人的時候還要倒退、那麼你還在執著什麼?喜歡上他並沒有讓你變得更好、不是嗎?不如大步前進、走自己的路、因為這世界上只有你自己、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好!甚至不用依賴誰、寄託誰!因為你未必出類拔萃、但你肯定與眾不同!



傻孩子、拎起行囊、勇敢的走著自己真正該走的路!也許當下真的不知道哪個方向是正確的、但是時間在將來一定會把你以往一點一滴的零碎拼湊成一個完成的解答、屆時你會發現曾遭遇到的一切就是造就成未來那個與眾不同的你!

Wednesday, February 22, 2012

分享 - 逃不掉的關係

逃不掉的關係
■ 楊蓓 (作者為台北大學社工系副教授)

每個人在生活中同時扮演著多重角色,可能是伴侶、親子、同事、朋友……,當然還有「自己」。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我們追求肯定跟認同;同時,也在捕捉存在的意義。在這個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想變得更完美,所以在關係互動中就產生一些情緒、衝突。如何從關係互動中成長,如何面對我們的情緒轉折與衝突,這是人生一大課題。

其實,在人與人關係互動中,每個人都會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方法、邏輯。例如我個人,因為本身的專業與工作皆與人有「關係」,所以對這樣的課題很注重,尤其在自己有了宗教信仰後,發現又多一個解讀的方式,再與我過去的經驗結合在一起,對「關係」又另有一番體悟與成長,變成自己的一套方法、邏輯。

首先,我們必須瞭解人只要活在世上一天,「關係」跟「活在關係裡」是無法逃避的。因為從我們一生出開始,就註定為人子女。而且我們也無法決定自己的性別,一旦,有性別就產生關係,構成父子、父女或是母子、母女的關係;相對地,父母對我們的關係亦同。即使是出家的法師,也許他們可以免去親屬關係,但依然擺脫不了「關係」,例如師徒、師兄弟關係、居士與法師關係,斷不了「關係」。所以,人縱然可以逃離社會、離群索居,卻逃不掉「天生關係」和「活在關係」裡。

隱藏感覺才不會受傷

關係,讓人喜也讓人苦,因為人可以感受到關係帶來的親密、信任與肯定;但痛苦也常伴隨著關係發生,因為在關係裡,存在著衝突、對立、矛盾、不知所措,甚至是「恐懼」。為何會恐懼?因為害怕失去!當我們很自然地形成或發展一段關係後,如果這關係讓人快樂,我們便會恐懼失去;相反地,當關係讓人感到痛苦時,卻又擺脫不了,害怕、恐懼的情緒便潛藏其中。

例如,有個人跟我們糾纏一輩子,讓我們痛苦不堪,最後雖然他往生了,有形的關係終於解除了,可是,我們的痛苦依舊,因為他還會活在回憶、心裡,讓人無形中繼續感到痛苦

既然,人擺脫不了關係,而且我們也想從關係中獲得親密,想要在關係中遊刃有餘,我們更應該瞭解關係中所傳遞出的意義,從關係中出發,獲得成長、滿意的關係。而在瞭解關係時,應先追本溯源從「情緒」下手,才可能真正洞悉關係互動時的意義。

試著回想,我們曾經有過的強烈感覺,不管是喜、樂、悲、苦或憤怒。其實,感覺跟情緒是一體的,可是我們的社會對「感覺」並不重視,甚至從未被正式承認、被接納,因此我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面對、處理情緒。學校教育也往往忽略「感覺」,更遑論教導人們如何處理情緒、感覺。
甚至,在家裡,也很少重視「感覺」這回事,就以我的經驗來說,當我女兒小時候,她說心情不好,我先生就會說:「小孩子吃飽了、睡飽了,又不用擔心什麼事,怎會什麼心情不好?」其實,就算是養寵物,牠們也會有感情、情緒。

不僅我們自己忽略感覺,整個生存環境也不鼓勵「感覺」,甚至有時還必須去否定它。小孩子哭鬧時,我們會說他「孩子氣」;大人也是如此,高興時笑,難過時哭,我們可能會說他「幼稚」,只因為他們誠實表現出情緒,不懂得隱藏,讓社會化已深的人們不習慣,只好說他們幼稚,突顯自己的成熟、穩重、不情緒化。

情緒,強烈的感覺

整個社會教育告訴我們,當我們與人互動時,最好喜怒不形於色,把自己的感覺隱藏起來,除了符合了所謂識大體的期許,更重要的是,別人猜不透我們的感覺,如此一來,他人不但沒機會來傷害我們,至少也確保關係表面的和諧。

可是,感覺是與生俱來的,當小孩子餓了會哭、痛了會哭、不舒服會哭,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反應,我們卻從不去正視,甚至否定它的存在。於是,每個人在否定的歷程中,從前人的經驗中,有樣學樣地學會自處之道、生存之道。

例如有些人,在家裡不允許有任何感覺(情緒)表達,他就會把感覺藏起來;他壓抑著,迴避自己真正的感覺,久而久之,好像沒有情緒這回事,然後遺忘感覺。可是,感覺並未真正消失、一直存在,當累積到一個程度,轉換成強烈的方式反應出來時,就變成「情緒」了。

「強烈的感覺」,就是「情緒」。所謂的情緒,指的就是感覺已經強烈到不得不發時,或是負面的感受已經瀕臨被觸發的階段,即將爆發出來的時刻。當我們稱某人「情緒化」時,意味著他常常有負面感覺的表達,或是情緒、感覺的表達起伏很大,讓人無法捉摸,有時還帶給旁人無形的緊張與壓力。所以,有時我們會驚訝某人平常很沉靜,情緒一向沒什麼大起大落,可是突然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自殺行為。其實,很多人內在情緒的翻騰,外人常常無法得知。

感覺是攸關我們關係好壞的要素,如果想從關係獲得成長,一定要好好看待自己的感覺。因為當我們承認自己有感覺時,並且能夠很靈敏地知道自己真正的感覺,當它即將要轉成情緒時,我們就會先知道,也因此避免了原本要發生的衝突。換句話說,大部分的人對於自己的情緒,是非常後知後覺的。最常見的情況是,很多人明明氣得要命、氣得跳腳,如果有人對他說:「你生氣啦?」他卻否認,這種言行不一,便是他不承認自己是有感覺的,不承認自己有情緒。

一個人不願承認,或不能靈敏地去感覺時,自然會被舊有處理情緒的模式所限制。有時候,當一個人發生衝突、產生憤怒,或是負面的情緒出現時,他本身並不自覺。總要到事後回想,才發現自己真正的感覺、情緒,再次陷入懊悔當中。

常將行為、情緒、感覺混為一談

感覺與關係又有何關聯呢?「關係」不只有個人,還牽連著別人的感覺,而且是很直接的,天天都要與人面對面,除此之外,還有夾雜著血緣或其它種種的因素,讓關係益發複雜。所以,我們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把與人互動產生的感覺情緒抓住,比起獨自面對自己的感覺、情緒,更相形困難。

大多數的人對於擁有感覺這件事情其實很木訥的,甚至是遲鈍。例如,嬰兒因肚子餓而哭時,還不會講話,只好藉由哭的方式來表達,於是大人就把奶嘴塞到他嘴巴裡去,孩子就不哭了。由這樣一個小的動作裡,卻看到我們的情緒習慣是由別人負責處理,由別人來掌控。事實上,情緒與肚子餓是兩回事,可是我們沒辦法把兩者分開;就如同我們總是將感覺跟生活中的很多事物混為一談,於是,在關係中便問題叢生。

當我們還是小孩子,可能分不清情緒,由別人主導自己的情緒,可是長大以後,我們卻沒有改變,仍然用同樣的歸因方式處理、面對情緒。我們常常在行為、情緒與感覺之間無法釐清,例如說,當我跟朋友提到自己做了某事,而對方卻說我這樣做不好;聽完朋友的話後讓我不悅,甚至對此事也開始賦予負面的評價,便認為這全是因為對方的話,忘了當初去做那件事的是自己。

為何我們的行為與情緒、感覺是混雜的,不知如何分離?舉個例子,就像照鏡子一樣,我們與鏡子保持些許距離,才會看得見自己,如果將整個鏡子貼在臉上,便無法看見自己。同樣的道理,我們在小時候學會處理情緒的方法便是如此,猶如把鏡子貼在臉上,行為與情緒、感覺之間就分不開,因此我們常常用一個外在歸因的方法來處理。

所謂外在歸因,指的是將問題的根源歸咎於外在環境,不反求諸己,例如我今天的心情不好,都是因為外在的人事物所引起的,這是我們小時候便學會的模式,可是長大以後,仍然樂此不疲,並沒有隨著長大而有所改變。

Sunday, February 19, 2012

就算不完美,今天我知足。


没有隆重的服装
没有宽大的舞台
有着孩子般的心
有着自我良好的感觉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各个神明
音乐响起的那一刻
盖过了脚背的砌利卡拉
给大家引以为傲的微笑
给大家没察觉的错漏。哈哈!
十几年历史的传统扇子
抵不过咱们粗鲁的一屈一伸
羽毛随着音乐从空中徐徐落下
哈哈!



有时候
不一定要——痛,写在脸上
这样不仅可以让自己忘记疼痛
也让自己快乐的活在当下!
今天,我很累脚背很痛
今天,我很满足!
自我感觉非常良好!


给我在马来西亚一起搞到三更半夜的伙伴们
我很想念你们!
梁雯珺把中竞的扯铃服给带到莫斯科一游啦!

给在渐渐康复的罗老师
你不可以跟我们一起似模似样地跳舞了啦!
好好疗伤!我们跳给你看!:)

给给予咱们赞美的朋友们
谢谢您们的赞美与鼓励!
真心的赞美会让人又继续冲的动力@

睡一觉,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
~谢谢大家~
(点头示意)

Thursday, February 16, 2012

分享 - 【記住這3種東西】




1、有三種東西必須控制;情緒、語氣和行為;





2、有三種東西必須思考;生命、死亡和永恆;





3、有三種東西必須摒棄;罪惡、貪婪和背叛;





4、有三種東西必須避免;懶惰、野蠻和嘲諷;





5、有三種東西必須挽救;聖潔、和平和快樂;





6、有三種東西必須尊敬;堅毅、自尊和仁慈。